|
文章编号:1672-3104(2025)01-0001-13 |
|
“批判的革命的”辩证法何以形成——从黑格尔、马克思到后形而上学思想 |
|
田海平1,郭友兵2 |
|
(1. 北京师范大学价值与文化中心,北京,100875;
2. 广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,广西桂林,541001) |
|
摘 要: 辩证法只有经历真实的“历险”,才能得到真正意义上的拯救。从观念史视角对“辩证法的历险”进行清理,是理解“辩证法何以是‘批判的革命的’”这一问题的关键。黑格尔辩证法在观念思辨层面展开了原则体系(矛盾的原则、发展的原则、历史的原则、具体的原则和总体的原则),在观念史上留下了一座丰富的宝藏。黑格尔之后,辩证法在观念史层面上面临着如何处理、承接、消化、扬弃黑格尔辩证法遗产的问题。马克思作为黑格尔辩证法的“批判者”“颠倒者”“继承者”,提出了从黑格尔哲学的神秘形式中“拯救辩证法”。马克思拯救辩证法是对黑格尔辩证法遗产的继承发展和辩证利用,具体体现在对辩证法“论域的拓展”“主体的重审”“主题的重新界定”。这一思想在观念形态上已然属于一种“后形而上学”的思想。从黑格尔、马克思到后形而上学思想的历史与逻辑的展开中,隐含着一个值得认真对待的当代思想主题,即辩证法诸种历险之展开。后形而上学思想是从形而上学“同一性理念”的对立面,特别是被传统哲学形而上学所排斥的“生命”“语言”“欲望”“理解”“现象”“行动”“他性(他者)”“伦理”等出发,使辩证法真实地面对人的具体感性生命,面对人的生产劳动实践,面对人的“非理性欲望-本能冲动-无意识”的自我展开。让辩证法奠基于“生命的人”“说话的人”“欲望的人”“理解中的人”“现象中的人”“行动中的人”“自我享用的人”“伦理的人”,是“辩证法诸历险”得以展开的进路。黑格尔绝对知识体系(形而上学)的解体和马克思拯救辩证法思想任务的提出,构成了在观念史层面“辩证法诸历险”得以展开的重要思想机缘——可称之为“哲学的第二个开端”。 |
|
关键词: 黑格尔;马克思;辩证法;后形而上学 |
|
|
|